阅读历史 |

第四百零九章 河北变局(1 / 2)

加入书签

邺城燕王府

燕王府这几日,上上下下,人人都面露喜色,忙着张灯结彩。

燕王这几日心情大好,赏赐颇丰,人人皆得其利。

下人们常常私下聚在一起议论,燕王府怕是要有好事发生了啊。

至于到底是什么,人们也不敢明说,只是眼神彼此交流一下。

嘿嘿,懂的都懂。

一切,还要从几日前说起。

“来来来诸位,这杯酒我们敬燕王。恭贺燕王为国除贼,再立奇功啊!”中书令何晏在酒宴上带头向曹宇敬酒。

他所说之事,自然是指除掉毌丘俭了。

当夜事发突然,为防生变,何晏建议曹宇立即封锁消息,关闭城门,将守卫士兵增加一倍。同时连夜抓捕城内毌丘俭亲信,并连持毌丘俭和黄权人头去其军营宣示威信。

由于处置迅速妥当,城内幽州军群龙无首,士兵们很快放下武器投降。

至于城外,文钦最终还是得到消息,可是等他领兵前来报仇时,却发现邺城城墙已经守备森严。

文钦强攻几次无果,只得趁军心尚未涣散之情连夜遁去。

至此,这场“除贼”风波才算真正平息。

朝臣们惊讶地发现,短短几日,曹宇便迅速除掉了自己的劲敌,一扫往日的战败阴霾,牢牢掌握大权。

如此雷厉风行的手段,还真是令朝臣们刮目相看。

人们渐渐发现,这个燕王,似乎不再是之前那般懦弱胆怯,他一旦心狠起来,也是会这般毒辣。

果然是曹家的种,血脉里天生流传。

“恭贺燕王为国除贼,再立奇功!”朝臣们纷纷争先恐后地跟着一起举杯庆祝。

眼下燕王的势力庞大,朝中遍布党羽,城内外守将皆是其亲信,朝臣们也得巴结这位“摄政王”。

“哈哈哈,谢谢诸位,这都是本王该做的,这杯酒,本王干了!”曹宇看着满朝文武的恭贺的样子,直乐得合不拢嘴,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太畅快了!

终于干掉了毌丘俭这个绊脚石!

今日总算尝到了大权独掌、唯我独尊的滋味!

太爽了!哈哈哈哈!

不过,曹宇还是“知恩图报”的,他话锋一转,笑嘻嘻地继续说,“说起功劳啊,这次除贼,有一个人,功......功不可没。算起来,这次的功劳,他要占上一半。”

何晏故作惊讶道,“哎呀,那是何人,如此荣幸,能够辅佐燕王,取得大功呀?”

朝臣们闻言皆笑而不语。

你们就表演吧。

“咳咳~”曹宇清了清嗓子,“何晏何驸马,上前听封!”

何晏一脸不可思议地样子,连忙起身上前,恭谨跪地作揖一拜,俯首听宣。

“中书令何晏,屡献妙计,除贼有功,我已表奏陛下,晋升何晏为中领军兼中护军,中书令一职仍旧担任。”

一言既出,满座皆惊。

众所周知,中领军掌管守卫宫廷内的禁卫军,中护军掌管守卫京城的宫外禁卫军兼管选拔武官。

这两个职位共同护卫京师内外,非常重要,一个能靠近皇帝、控制皇宫和朝堂,另外一个不仅掌握京师军队,还主管武管选拨。

可以这么说,二者直接关乎满朝文武甚至皇帝本人的安全,因此,为了避免权臣乱政,历来都是二人分掌。

如今居然由何晏一人同时担任两个要职,可知其权势滔天到了何种地步!

换言之,何晏已经有了控制朝政甚至夺取政权的能力!

真不知燕王是怎么想的,让何晏这等小人参政也就罢了,如今居然赋予如此重要的兵权?

但其实,曹宇真没想这么多,他只是简单地想“投桃报李”,加上对何宴足够信任,知其渴望兵权,于是便大方的借此机会满足他。

何晏跪在地上,感激涕零。

太好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兵权到手了!

哼,说我不知兵?看谁以后还敢背后说我坏话,给你点厉害瞧瞧!

“谢主隆恩,下臣不才,今后必将竭忠尽力,为燕王效犬马之劳,万死不辞!”

“哈哈,何驸马.....哦,不对,以后该叫何将军了,快快起来。”曹宇笑嘻嘻地说道。

朝堂们见燕王如此反应,也纷纷争先恐后地给何宴道贺。

“恭喜何驸马升任将军!”

"何驸马真是国家栋梁啊!”

”还请何驸马以后多多指教我们啊!“

不过,仍有少数朝臣如侍中卢毓、司马孚父子不愿阿谀奉承何宴,因此选择闭口不言。

何宴皆看在眼里,笑着朝四方抱拳答谢道,“呵呵,谢谢诸位,谢谢诸位,我这都是燕王栽培得好.....”

忽然,门卫有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