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章:淞沪会战爆发!(2 / 3)

加入书签

淞沪会战一触即发。

“血肉磨坊。”

夏远去过长津湖,到达过上甘岭,也就在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和日军交过手。

这次的战争非常残酷,残酷的是中国的步兵对日军的军舰,支援过去一个师,半个小时就没了。

而绝大多数的国军兄弟,就是拿着像他手中这样精度有问题的老套筒,唯一的优点就是消除了炸膛的缺点。

训练完整队,又进行了体能训练,土壕伏击训练,机枪碉堡训练,踢正步训练,近战拼杀训练,进展搏斗训练等等日常训练,在夏远看来,很多训练都是没有必要的,比如土壕伏击训练,一面土墙,在土墙根部挖一个坑,机枪手趴在坑下向敌人射击。

一方面是在面对大规模炮击的情况下,土墙非常脆弱,其二就是射击角度和散射的范围太小了,无法对战场进行全方位的覆盖,用到的机会不多。

在训练科目里的内容,夏远也没说什么。

训练结束,把大家累得不轻,每天喝点稀粥,吃的是野菜,粗粮饼,一点油水都没有,根本吃不饱饭,哪有力气维持日常训练,其他国军士兵大都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但新兵当中有很多人都受不了,在村子里,虽说吃不饱,但也不用一天都要干活,也就农忙的时候忙碌一些,但是在军营,每天都要进行体能训练,营养跟不上,最终身子会越来越亏,生病的人越来越多,渐渐的就会出现死亡。

长时间下去的结果必然是这样,可是,淞沪会战就在不久的将来爆发了。

随着八月十三日到来,日军海军陆战队一小队冲入宝山路,与驻守在西宝兴路附近的中国保安队发生冲突。下午,日军又炮轰闸北江湾等地,十三日夜,光头正在和内部人员开会,收到消息的一瞬间无比震惊,回悟过来,当场向众人宣布。

‘沪上战事已经打响,八月十四日发动总攻!把日军赶下黄浦江!’

沪上战事打响的第二天,远在豫地的夏远他们便收到了沪上战事爆发的消息,这则消息是面向全军的发布的。一时间,四十师上下充满了紧张的气氛,闹得人心惶惶。

半个月的时间,夏远成功当上了三班的副班长,手里有了点权利,管着十余号人,身体素质也恢复到了巅峰状态,在日常训练中,由于夏远的出色表现,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不过他们也只是认为夏远只是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兵,毕竟他的块头在那里站着。训练好,并不代表作战能力强,他们在接手的不少新兵之中,也遇到过不少训练很好的士兵,但上了战场就蔫儿了。

夏远也只是比这些新兵强一些。

夏远明白,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需要展现自己的实力,他把目光放在了淞沪会战上,这也是他的目标之一,淞沪会战的战事进行的相当惨烈。

日军在沪上建筑了大量的军事堡垒,日本海军司令部大楼,由钢筋混凝土铸成,围墙的厚度达到了零点八米,十分坚固。而当时中国军队普遍缺乏重武器,哪怕是第一批打响淞沪会战的两个师都是德械师,

说是德械师,其实空有其表,其实也是德械、国械的大杂烩,根本不是现代影视剧中的一水德国造,真正的大部分德械师缺少重武器,最具有德国气息的就是m35头盔,武器装备依旧是中国制造的中正式,兵员文化水平低,军官经黄埔军校,保定军校速成,并且没有配套的工业和后勤保障支撑,重火力严重缺乏。

而像八十七师,八十八师也只配备了少量的迫击炮,部队里唯一统一的,就是m35德国头盔。

由于担心火力不足,张将军在开战前向后方请求支援,抽到了最好的几个炮兵团支援沪上,其中就包括了三六年刚从德国购买的150毫米野战榴弹炮,这是目前国军口径最大,最新锐的火炮,仅有二十四门。

这支炮兵用在了攻坚日本海军司令部大楼的攻坚战役之中,炮兵部队瞄准大楼的外墙进行猛轰,重炮兵使用的是破坏射击,所谓的破坏射击,就是瞄准一个点,一发一发的打,打到瞄准的目标彻底被摧毁为止,其过程中也使用了烧夷弹。

哪怕是这样,依旧没有将目标摧毁,日本海军司令部大楼的墙体太坚固了。

张将军只能把目光放在了八十八师身上。

淞沪会战的第一场战役就是八字桥,虹口至闸北的交通要隘,由于日军在沪上构筑了大量的军事堡垒,八十八师只能逐步推进,就像是拔出一根根钉子一样。担任主攻队伍的是八十八师的二六四旅,旅长黄梅兴师中央军中有名的勇将,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时,黄梅兴就曾率领一个团的官兵,在庙行地区与日军血战了两天两夜,被日本人曾称为‘黄老虎’。

签订淞沪抗战停战协议之后,黄梅兴撤出沪上地区时,流着泪下定决心不做亡国之民,而这次重返淞沪战场,他发誓要一雪前耻,战斗持续到了下午五点,一发炮弹落在了黄梅兴身旁,腹部中弹,当场殉国。

这是淞沪抗战爆发以来,第一个牺牲的高级将领。

开战第一日,二六四旅伤亡一千多人,五二七团一天之内就抬下来七位连长。

十五日清晨,双方又在八字桥附近展开了更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