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3章 思春了(1 / 2)

加入书签

凤临阁前的施粥会一般从二月初一开始,按惯例会持续半个月左右。

二月初一是第一天,为表仁爱,这一天皇室都会派人前来施第一碗粥。

今次的施粥会,谁也没想到会是圣上的生母林太妃亲自过来,惹得各世家的粥棚前又多了一些老百姓平日极难见到的高官贵勋的身影。

而一些穷困僚倒的百姓和乞丐早已候在凤临阁前,捧着大碗衣衫褴褛地巴巴望着各家粥棚里开始热气腾腾溢着香味的大锅,只等上位者施上第一碗粥后,便可以蜂拥而上端粥填饱肚子。

宋悦意和叶凤鸣以及宋显宗到时,宋家的粥棚前已有不少百姓在等待。

宋家的管事和一众仆从在粥棚前忙碌不已。

“夫人,晚凝,首日的施粥会是由太妃来主持,今儿虽是休沐,但是马上就要会试,我还有很多公事要忙,没有太多时间在此逗留。等太妃施粥后我露个面就要离开,你们自己在这里注意一点,别被那些个不长眼的东西给冲撞了。”

宋显宗一身官服的走进粥棚,十分威严的神情让一众仆从甚为敬畏。

待进了里面,叶凤鸣挥退下人,才道:“老爷不用担心,一切有管事在,我们也只是露露脸而已。而且晚凝的身子骨还未好利索,我们坐到中午时分便会回去。”

宋显宗瞪了宋悦意一眼,“别以为王爷对你厚爱就可以胡来,一个大家闺秀不想着在家里多学些女德女工,成日只想着往外跑,不知道这些年的学问都学去了哪里?”

自知道她还是原来的她后,宋显宗那副训诫的模样时不时又会摆出来。宋悦意执犟的性子上来,一句话都不想和他多说。

叶凤鸣没好气道:“女儿本来就心情郁结才好,你少说两句行不行?你是不是硬要把她逼死才会住嘴?”

宋显宗哼了声,“今日的施粥会本应该是太子出面,由于他受了伤才由林太妃来。可是昨晚宫中好像又发生了什么事,听说宁王妃和户部贺大人以及兵部董大人半夜进了宫,只怕是宁王那边出了什么事,你们定要谨小慎微些,莫要闹出什么乱子。”

叶凤鸣诧异,“宁王不是和卫国公一起去迎魏国被俘小皇子了么?都已经二十多天了,正常来说他们已经接到了人正在回转的路上,还能出什么事?”

宋显宗凝重道:“现在消息都未出来,谁也不知。先且不要胡乱猜测。”

而就在他们说话之际,林太妃已在凤临阁正前方的粥棚下和睿嘉公主以及齐王一并出现,在众多宫人的簇拥下,林太妃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祝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长篇大论后,终于由她施出了第一碗粥。

随后禁卫军维持秩序,百姓相继端碗上前。

各大粥棚前只准备聊表心意的官员忽见齐王出现,心中只觉惊异,太子受伤已让林太妃代替是几日前就决定好的事,这位齐王忽然现身施粥会是何缘故?

难道是想代替太子在民间搏得一些声名?

所有人暗觉诡异不已。

宋府粥棚前,宋显宗果然只露了个脸便匆匆离去。

接着由叶凤鸣以主母身份继续主持。

棚前来领粥的百姓不少,很是吵杂。

宋悦意坐在漏着风的里间,还在喝茶,留风就进来向她耳语,说陆金枝和蒋庭芳还有谢安晴过来了。

她忙起身,陆金枝几人已相继走了进来。

趁寒喧之际,她不经意看向谢安晴身后,果然见到迎香垂首敛目跟在其后,心里一松,朝留风看了一眼,便笑道:“几位不要担心,我的身子骨已经好了很多。今日特意出来散心,自然要找几位姐姐妹妹相陪。”

陆金枝笑道:“庭芳的父亲年后已调回京城,已经在工部上任,她心里无事一身轻,你的邀约来得正是时候,大家聚起来才会开心。”

宋悦意忙给她送恭喜,毕竟当初在随州时被谢璟令拿捏,差点被拉下水,去年回京述职时因随州暴乱险些掉了乌纱帽。如今能有惊无险的平稳度过,确实也算是一大喜事。

蒋庭芳不断道谢,同时也道:“不要说我家,如今谢四爷也甚是了得,不仅得了太子青睐,连丹阳长公主也甚是赏识他,估计马上就要升职。所以今儿在这里摆了粥棚,安晴过来算是有正事儿干,可不像我和金枝,只是跟着来瞧个热闹。”

谢安晴抿嘴一笑,“没你说的那么了不得。四哥只是想为一些贫苦百姓做点事,顺应着施粥,也只能说是尽绵薄之力罢了。”

陆金枝打趣她道:“施粥半月,可不是尽绵薄之力那么简单。单靠你四哥的奉禄可难支撑,想必是你爹会做生意,才能给他这些支持吧?了不起,富也不忘穷家人。”

陆金枝说者无心,再单纯也略知自家情况的谢安晴却好不尴尬。

施粥的钱可不是她爹拿出来的,全是谢璟令自己掏腰包,甚至他们一家三口还要谢璟令给养着。

而且到京城后,谢璟令的各方结交都要不少银子,单凭江扈的那些个铺面肯定难以为继,她也不知道他哪来那么多钱,反正府里自上到下就没缺过银子。

宋悦意闻言也不动声色,只是笑道:“原来你四哥也设了粥棚,不知道他今日有没有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